(通讯员 王喜)为亲身感受国民美食螺蛳粉的魅力,探寻其文化特色,了解产业发展脉搏。7月14日下午,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知行柳城,文脉薪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柳城螺蛳粉小镇,解密这碗国民美食的文化源流。
溯味源:一馆藏尽粉中乾坤
实践团成员步入螺蛳粉文化展馆,仿佛穿行于时光长廊。古有 “万千年” 相约的螺蛳粉缘定之说。场馆里全息投影重现的柳江古码头场景里,挑着扁担的摊贩沿河叫卖,勾勒出市井烟火;玻璃展柜中泛黄的《螺蛳粉烹制古法手札》,静静诉说着百年秘辛;墙面上拓印的 “酸笋腌制二十四诀” 诗句,揭开了风味形成的自然密码。菜坛阵列墙整齐排列着酸笋、豆角、酸萝卜等配料坛,直观展现了 “无油无水、密封发酵” 的腌制精髓。
图为螺蛳粉配料菜坛墙
探路径:三产融合绘就发展蓝图
馆内微缩模型再现柳州夜市的喧闹场景,清晰勾勒出螺蛳粉从街头小吃到工业化生产、再到走出国门的蜕变轨迹。企业攻克真空包装与巴氏杀菌技术,推动原材料供给侧改革;稻螺共生、闭环种养的生态模式,串联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共享工厂、电商平台、小镇文化节等创新举措,实现产旅融合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5 年柳州预包装螺蛳粉产值已达 200 亿元,生动诠释了这碗 “街头小吃” 风靡全国的产业奇迹。
图为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展馆
话发展:访谈深析小镇定位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展馆工作人员围绕螺蛳粉文化展开深度访谈,进一步明晰了小镇的发展定位与未来方向。通过访谈了解到,螺蛳粉小镇虽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其核心定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小镇,而是以螺蛳粉产业为纽带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小镇区域涵盖山顶景观区、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等开放性空间,通过举办音乐节、特色赛事等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当前,其文旅板块仍以产业展示、农业体验为核心,“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旅游配套尚在完善中,交通便利性也需进步提升,对纯观光游客的吸引力暂显不足。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展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这场浸润着 “酸辣鲜香” 的探索之旅,让队员们收获的不仅是详实的访谈记录和鲜活的实地见闻,更有对产业机理的深刻洞察、对当地发展的独特思考与创新见解。
这些沉甸甸的实践成果,既为后续研究总结、报告撰写筑牢根基,更为精准助力螺蛳粉特色产业升级明晰了路径,让 “知行柳城,文脉薪传” 的实践初心在产业与文化的交融中落地生根。
图为实践团与螺蛳粉文化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