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秘入课堂,点亮乡村童稚梦
7月28日,华中农业大学点亮星空本禹志愿服务队竹星蜓分队在沙墩村暑期夏令营中,志愿者梅妙琪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星际遨游”科普课程。从头顶闪烁的星星到遥远的宇宙深处,从科幻电影的奇思妙想到真实的太阳系奥秘,课程如同一条璀璨的星河,引领孩子们踏上探索宇宙的奇妙旅程。
志愿者梅妙琪开展星际遨游课程
课堂伊始,志愿者以孩子们熟悉的“星星”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解释夜晚看到的星星,大多是宇宙中能够自行发光的恒星。还特别提到了天琴座中最亮的织女星,告诉孩子们这颗星星距离地球约25光年。正是这个“光年”,自然地引出了课程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
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志愿者纠正了孩子们可能存在的误解,详细解释道,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大约是9460700000000公里。为了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她举例说明: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我们约4.246光年,这意味着光从那里出发,需要4年多才能到达地球
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对宇宙距离的惊叹中时,志愿者将话题转向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里人类为了躲避太阳的毁灭,想出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计划。由于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太阳系将面临被吞没的危机,人类因此提出用上万座发动机推动地球,花2500年奔向比邻星,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宇宙航行的艰难与人类勇气的可贵。
随后,课程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志愿者告诉孩子们,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引力约束的大家庭,成员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等。她重点介绍了几颗有特点的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被称为“红色星球”的火星,还有曾被列为九大行星、如今被归为矮行星的冥王星。
课程的最后,是充满创意的“AI作画”环节。志愿者鼓励孩子们用AI画出你心中理想的未来星球。孩子们纷纷举手,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向AI下达指令,让人工智能成为他们展现奇思妙想的“画笔”。
当最后一幅由孩子们“指挥”AI创作的未来星球图在屏幕上定格时,课堂里的惊叹声与欢笑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这场“星际遨游”不仅让天文知识变得可知可感,更让孩子们在科技与想象的碰撞中,触摸到宇宙的浩瀚与探索的乐趣,未来能用自己的智慧去揭开更多宇宙的奥秘。
文字:梅妙琪
摄影:李含睿 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