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之路:刘永刚用行动诠释沂蒙精神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红魂溯源实践团的调查员仝洋深入了解沂蒙山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理事刘永刚在公益领域的事迹,发现他用实际行动将沂蒙精神带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书写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众多公益活动中,甘肃抗震救灾的经历让刘永刚刻骨铭心。去年,得知甘肃发生地震后,他心急如焚,立即组织人员筹集物资,带着两车约 10 万斤的大白菜以及棉衣棉被跨越3400公里奔赴灾区。一路上,困难重重,不仅遭遇了山体滑坡,滚落的山石险些危及生命,还因高原反应身体极度不适,头晕目眩、呼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行的脚步。到达灾区后,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一位临沂老乡,当地的首长,紧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老家人来了,沂蒙精神来了!”这一幕让他深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他践行公益的决心。
回想起河南暴雨时的情景,刘永刚仍记忆犹新。他和同伴是最早一批抵达救援现场的志愿者,甚至比一些明星公益团队还要早。当时,他们迅速组织力量,筹集大量蔬菜等救援物资运往河南。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爱心人士纷纷响应,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刘永刚说:“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做旁观者,要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沂蒙精神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拧成一股绳,就能战胜困难。”
除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积极救援,刘永刚还长期关注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他经常参与沂蒙精神万里行、看望老兵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拥军优属,给予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兵们关怀与温暖。活动中,他和志愿者们会为老兵们购买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做饭、打扫卫生,为他们做布鞋、洗脚等。刘永刚表示:“老兵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这不仅是对老兵的关爱,也是沂蒙精神中感恩和担当的体现。我们享受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就有责任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
这些公益活动覆盖范围广泛,已经延伸至全国。据刘永刚介绍,参与人数累计达上百万人,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每一次的公益行动,都让更多人了解到沂蒙精神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承沂蒙精神的队伍中来。
作为企业经营者,刘永刚深知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他的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沂蒙这片土地的滋养,因此,他希望通过公益活动回馈家乡,造福一方百姓。“沂蒙精神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企业从这片土地上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就应该回报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只有大家都好了,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刘永刚说道。
刘永刚的公益之路,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沂蒙精神中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深刻内涵,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激励着更多人在公益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