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慈善捐赠渐渐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慈善活动当中,期间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一、“小桥”
“小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这个特殊的名字并不是她的真名,它代表的是一种连接,连接着爱心与感恩之心,连接着社会的贫富差距。刚开始“小桥”来捐款的时候都会带着她的大孙女,后来,大孙女上了小学,没有时间,“小桥”就带着小孙女来,再到后来小孙女也上了幼儿园她就自己来捐。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几乎每一两个月就会来一次,她的做法不仅教诲我们的下一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更是告诉他们慈善的爱是大爱。古人云:"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大爱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虽然孩子还小,并不太理解,但是从小浸染在这种大爱的氛围里,让小朋友耳濡目染,他们能体会到认识到自己现处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珍贵,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捐赠具有这样的一种教育意义,更作为一种社会文明,让每个人都知道并具有帮助别人意识,也是个人爱心或善心的表达方式。
-
二、“无名的信封”
今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降雨将全国人民的目光和心都与河南紧紧系在了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都市慈善总会在历次救灾活动中,与全国人民一起团结一心,共渡难关。我们及时发起倡议,鼓励大家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河南抗灾救灾。倡议发出后不久,我们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和物资,其中就有这样的匿名信封——现场捐款一般都需要有一个登记的流程,但这个匿名信封的主人只是匆匆进来放下信封就走,不愿意留下姓名,他只说钱捐到了就行。捐赠对于大部分人是一件很平凡普通微小的事情,但它对于在困难中受到救助的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他们的心里会充满感激,同时对于捐赠者来说也会在帮助到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增加了自己的幸福感。
诸如此类的捐赠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困难群众送出一些温暖,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点亮他们希望的曙光。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人人慈善”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